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李琦
新時代大灣區的發展,離不開新興產業的積極作為,它們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大膽創新,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動力。
白云山下,一座“站城”正在崛起。據廣州鐵路微信號8月初發布的消息稱,廣州白云站2020年10月開始動工,目前進入二期工程重點項目建設——地下基礎底板施工作業階段,預計2023年具備開通條件。
建成后的廣州白云站將承接廣州站和廣州東站的全部普速客車,是廣州站和廣州東站更新改造的前置條件,為后續高鐵進市區騰出空間。這里既是粵港澳大灣區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也是全國首批試用智能化建造機器人的鐵路站房建設項目。
項目自開工以來,一臺臺涂著靚麗粉紫色的“智能隨動式布料機”“地面整平機器人”“地面抹平機器人”“地庫抹光機器人”等建筑機器人在工地上大顯身手。
這些建筑機器人均來自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機器人公司(以下簡稱“博智林”)。截至2022年7月,該公司已有30款機器人投入商業化應用,服務覆蓋28個省份超550個項目;累計交付超1200臺,累計應用施工超1000萬平方米。
新時代大灣區的發展,離不開新興產業的積極作為,它們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大膽創新,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動力。
以機器人行業為例,如建筑機器人技術的接連突破,為其大規模商用提供了重要基礎,一眾科技型企業的持續探索,不斷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的協同發展。
更進一步的是,積極擁抱新技術、新應用的項目不在少數。
2022年4月,“混凝土產品線地面整平機器人”“地面抹平機器人”“地庫抹光機器人”等多臺機器前往華潤總部基地,參與華潤置地總部大樓建設。這個項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區高新科技產業園區核心區位,總建筑面積約21萬平方米,建筑最大高度285.7m,是南山科技金融城六座國際甲級寫字樓之一。
同樣是4月份,多臺建筑機器人還奔赴澳門,參與了當地歷史上公開招標民生工程——澳門離島醫療綜合體項目的建設,率先在澳門開展智能建筑機器人的試點和探索。
去年5月,“測量機器人”“建筑清掃機器人”“天花打磨機器人”和“內墻面打磨機器人”陸續進入佛山誠通紙廠東側地塊住宅項目,為中交一公局打造智能建造新模式提速。
“從沒想過機器人進入建造行業的速度會這么快。工人們現場反饋,測量一個房間,‘測量機器人’不到2分鐘就完成了,并且可以自動識別墻體、天花、砌柱等。”中交一公局佛山誠通紙廠東側地塊住宅項目總工程師吉慶認為,這些建筑機器人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工人的繁重體力負擔。
前述建筑機器人的研發之路經歷了智能機器人共有的特性發展階段:單機自主、多機協同和人機共融。建筑機器人打破了傳統工地的單一結構化,實現了人與機器協同作業,產業技師可在遠程操作機器人從事繁重的體力工作和高危工作,減輕工作疲勞,改善工作環境。
業界普遍認為,大灣區智能建造產業發展規模不斷壯大,帶動著建筑業智能化的浪潮不可逆轉,讓建筑機器人在工地上像流水線一樣科學有序施工,是智能制造目前正在著力破解的難題之一。
2021年以來,博智林在汕頭、佛山、廣州等多地開展試驗,圍繞如何加強BIM-FMS-WMS三大系統間的聯動、如何保障機器人施工計劃與材料用量的科學閉環、如何提升人機共融的有序性和效率等問題持續發力,加快對“多機施工系統”的進一步探索。
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代表了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就如何進一步打破大規模商用的限制,還需行業企業不斷加大投入、積極探索可行的技術支持。
日前,博智林被授予“廣東省建筑機器人制造及應用標準化試點創建單位”。這是廣東首個在機器人領域獲批創建的標準化試點,標志著在建筑機器人領域的制造和應用已逐步走向規?;褪袌龌?。
根據規劃,建筑機器人標準化試點為期兩年,期間將成立建筑機器人標準化試點管理委員會,建立建筑機器人標準體系和制定建筑機器人工程建設標準及產品標準,并將在試點后期開展實施評價、改進和驗收工作。
有關業內人士表示,伴隨著新技術革命的全面加持,還將繼續推動建筑業的效率、質量變革,以實現更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依托灣區先進制造業經驗、產業集群優勢、豐富的人才資源及便利的地理位置。對此,博智林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旗下建筑機器人的研發取得階段性進展,將陸續走出實驗室,前往大灣區各個城市參與城市建設,為參與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獻計獻策,積極貢獻智能建造新動力。
上一篇:防疫機器人 助力復工復產
下一篇:釋放靈感 玩轉機器人
近日,成者再次推出新款掃描儀--Aura Plus旗艦版。
北極光科技網于2018年正式上線。秉承“專注、溝通、領先”的媒體理念。
可是,就在小編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發現以前保存的資料零七八碎,散亂不堪;如何把他們放到同一網盤里規規矩矩地歸納備份起來,就成為了新年選擇的重中之重。
今天,搜狗公司正式發布S1、E1兩款AI錄音筆新品,還與故宮宮廷文化合作推出了S1和C1 Pro兩款產品的故宮宮廷聯名款。
和奔馳、奧迪等豪華品牌相比,寶馬近些年來在電動車上的速度要慢了不少。
標致作為法系車的代表車企,雖然較早的進入中國市場,但在國內的品牌運營方面同大眾、豐田等頭部車企存在一定的差距,導致如今銷量也是每況愈下,在國內車市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