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李琦
除了過硬的研究成果,我國基礎研究領域更可喜的收獲是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研究團隊。
在2021量子產業大會上展示的“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模型新華社記者 韓旭攝
【領航定向的十年】
“我很慶幸繼續從事熱愛的事業,能夠激勵和培養更多優秀青年人才。”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執行院長田梅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感慨。
10年前的9月,田梅正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緊鑼密鼓地帶學生、建團隊、搭平臺。此前,經過十余年學習和工作的磨礪,田梅已是世界分子影像與核醫學領域優秀的青年科學家。
在浙江大學,她參與組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多模式分子影像研究基地,開啟了多模式分子影像對于重大疾病的臨床診治和研究工作。如今在復旦大學,她是中國科學界引領推進的“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的骨干力量。這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后,生命健康領域又一個國際大科學計劃。
“這十年,我見證了我國的高速發展,深刻感受到國家對基礎研究的重視,我對此感到榮幸且自豪。”田梅說。
田梅的故事并非個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基礎研究的比重和地位越來越重要,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更加合理,投入持續增加,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與自由探索相結合的基礎研究格局正在形成?;A研究作為科技創新關鍵突破口的作用日益凸顯,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
產生一批標志性成果
8月12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傳來好消息:由該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制的國家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再攀“科學高峰”——其混合磁體(磁體口徑32毫米)產生了45.22萬高斯(即45.22特斯拉)的穩態磁場,刷新了同類型磁體的世界紀錄,成為目前全球范圍內可支持科學研究的最高穩態磁場。
原世界紀錄是1999年由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創造的,其混合磁體產生45萬高斯,至今已保持紀錄23年之久。
近年來,我國基礎研究捷報頻傳。
在基礎物理領域,我國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非常規新型手性費米子,取得大批原創性成果。我國科學家發現的鐵基超導材料占世界一半以上,并且保持著國際最高超導轉變溫度紀錄。
在量子研究方面,我國發射國際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并率先實現星地間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和“祖沖之號”成功問世。
此外,我國首次實現原子級石墨烯可控折疊,提出納米限域催化新概念;首次實現人工合成淀粉,靈長類動物早期胚胎發育機制取得新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礎研究持續快速發展,已進入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產生了一批標志性成果。
這些成果的取得,與我國在基礎研究中不斷增長的投入密切相關。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司長葉玉江撰文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礎研究經費持續快速增長,年均增幅達14.6%,2021年達1696億元,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比例連續3年超過6%。
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優異成績源于黨中央的高瞻遠矚和系統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遵循科學規律的基礎上,我國通過優化總體布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扎實推進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
加強“從0到1”的基礎研究,開辟新領域、提出新理論、發展新方法,取得重大開創性的原始創新成果,是國際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在2016年的“科技三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科技界要堅定創新自信,堅定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提出更多原創理論,作出更多原創發現,力爭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跟上甚至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
此后,一批關于加強基礎研究的政策文件和落實舉措陸續出臺。2018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這份推進基礎研究的綱領性文件,對新時期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作出全面部署。
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在研究制訂任務分工方案的基礎上,印發加強基礎研究項目部署行動方案,面向科學前沿和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在若干重要領域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基礎研究項目部署,出臺《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新形勢下加強基礎研究若干重點舉措》等文件,圍繞優化總體布局、強化原創導向、激發創新主體活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完善支持機制等作出系統部署。
此外,《高等學?;A研究珠峰計劃》《關于加強數學科學研究工作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出臺,逐步形成新時期加強我國基礎研究的政策體系,為我國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這些文件的統籌規劃下,國家各項計劃面向世界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關系國計民生和長遠發展的領域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系統部署。通過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科技計劃,優化整合國家科技創新基地、組建國家實驗室等戰略舉措,不斷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
與此同時,科技領域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高校院所擴大科研自主權、科技評價激勵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舉措發布實施,為基礎研究發展破除了體制機制障礙,創新創造活力進一步釋放。
充分激發創新活力
除了過硬的研究成果,我國基礎研究領域更可喜的收獲是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研究團隊。
2020年我國基礎研究人員全時當量達到42.68萬人年。2021年共1057人次(含港澳臺地區)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數量連續3年位居世界第二。我國科學家先后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克利夫蘭獎”“維加獎”等一系列國際重要科技獎項。在納米限域催化、聚集誘導發光、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等領域涌現出一批由頂尖科學家領銜的優秀創新團隊。
國家科技計劃、重點實驗室加大對青年人才等的支持力度??萍碱I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速涌現,一批優秀科學家榮獲物理學菲列茲獎等國際重要獎項。
高質量創新人才的成長離不開優良的土壤。8月8日,科技部、財政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的通知》。直面青年科研人員面臨的嶄露頭角機會少、成長通道窄、評價考核頻繁、事務性負擔重等突出問題,文件亮出了行動內容的關鍵詞——挑大梁、增機會、減考核、保時間、強身心。
這是4年來科技部等有關部門開展的第三輪科研人員減負專項行動,亦是我國千方百計打造良好創新生態的縮影。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開展“破四唯”行動,多舉措破除科技人才稱號與評價結果簡單掛鉤,并通過推進科技計劃表格精簡、解決科研經費報銷煩瑣、減少科技計劃檢查等措施切實減輕科研人員負擔,給予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極大激發了創新活力。
近日,成者再次推出新款掃描儀--Aura Plus旗艦版。
北極光科技網于2018年正式上線。秉承“專注、溝通、領先”的媒體理念。
可是,就在小編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發現以前保存的資料零七八碎,散亂不堪;如何把他們放到同一網盤里規規矩矩地歸納備份起來,就成為了新年選擇的重中之重。
今天,搜狗公司正式發布S1、E1兩款AI錄音筆新品,還與故宮宮廷文化合作推出了S1和C1 Pro兩款產品的故宮宮廷聯名款。
和奔馳、奧迪等豪華品牌相比,寶馬近些年來在電動車上的速度要慢了不少。
標致作為法系車的代表車企,雖然較早的進入中國市場,但在國內的品牌運營方面同大眾、豐田等頭部車企存在一定的差距,導致如今銷量也是每況愈下,在國內車市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弱。